感秋三首時洪都兵變予方種菊東籬有終焉之志因賦此詩
一舸當年發豫章,豚魚吹浪棹相將。
黃蘆夾岸天連海,白雁臨關夜有霜。
氛祲秪今幹斗極,江湖依舊遠巖廊。
悲吟不盡傷秋意,紅葉蕭蕭暮吹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舸 (gě):大船。
- 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帶。
- 豚魚:泛指水中的魚類。
- 氛祲 (fēn jìn):不祥之氣,比喻戰亂或災難。
- 斗極:北斗星和北極星,比喻朝廷或國家的中心。
- 巖廊:指朝廷或政府。
- 秪 (zhī):只,僅僅。
翻譯
當年我乘着一艘大船從豫章出發,水中的魚兒在浪花中翻騰,船隻相伴而行。黃色的蘆葦夾岸生長,彷彿天空與海洋相連,白色的雁羣在夜晚飛臨關口,霜花在夜空中閃爍。不祥之氣如今已觸及朝廷,江湖之地依舊遠離朝政。我悲吟着,無法盡述這傷秋之情,紅葉在蕭蕭的晚風中飄落,顯得格外悠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從豫章出發的旅途景象,通過「豚魚吹浪」、「黃蘆夾岸」、「白雁臨關」等自然景象,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秋日的淒涼。詩中「氛祲秪今幹斗極,江湖依舊遠巖廊」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遠離朝政的無奈。結尾的「悲吟不盡傷秋意,紅葉蕭蕭暮吹長」則深化了詩人對秋日哀愁的感受,紅葉與晚風共同營造了一種悽美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和個人命運的感慨。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
黃佐的其他作品
- 《 南歸途中雜詩二十二首 》 —— [ 明 ] 黃佐
- 《 秋日趙信臣席上詠夏菊分得纖字十八韻 》 —— [ 明 ] 黃佐
- 《 華節亭別親友 》 —— [ 明 ] 黃佐
- 《 秋日登萬歲山不果至瓊華島遼后妝樓而返與張廖二子同賦分韻得登萬二字 其一 》 —— [ 明 ] 黃佐
- 《 題倭扇畫鼠 》 —— [ 明 ] 黃佐
- 《 鐃歌鼓吹曲二十二首朱鷺一章十一句 》 —— [ 明 ] 黃佐
- 《 周監正邀登司天臺夜歸口占 》 —— [ 明 ] 黃佐
- 《 詠志二十首 》 —— [ 明 ] 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