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興八首

· 黃佐
幕府魚書報越裳,期門龍節發荊湘。 北風鴻雁飛何處,南海漁樵思故鄉。 即恐軍儲非往日,卻勞宵旰及殊方。 平林月出聞啼鴂,擊劍酣歌意轉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魚書:古代傳遞書信的一種方式,將書信藏在魚形的木盒中。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個國名,這裏指南方邊遠地區。
  • 期門:古代官名,掌管皇帝的侍衛。
  • 龍節:古代使者所持的龍形符節,代表皇帝的權威。
  • 荊湘:指荊州和湘州,即現在的湖南、湖北一帶。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傳遞消息的人。
  • 漁樵:漁夫和樵夫,泛指普通百姓。
  • 軍儲:軍隊的儲備物資。
  • 宵旰:指皇帝的勤政,宵衣旰食的簡稱。
  • 殊方:異域,指邊遠地區。
  •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 啼鴂(tí jué):杜鵑鳥的別稱,常在春末夏初啼叫。
  • 擊劍酣歌:形容豪放不羈的生活態度。

翻譯

將軍府中傳來消息,魚形的書信報告了南方的動態,皇帝的使者手持龍節,從荊湘之地出發。北風中,大雁不知飛向何方,而南海邊的漁夫和樵夫則在思念着故鄉。我擔心軍隊的儲備已不如往日充足,皇帝的勤政也需關注到這些邊遠地區。月亮從平原的樹林中升起,我聽到了杜鵑的啼叫,揮劍高歌,心中的豪情更加深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的景象和將軍的憂思。詩中通過「幕府魚書」和「期門龍節」等細節,展現了將軍府的繁忙和皇帝使者的威嚴。北風中的鴻雁和南海邊的漁樵,則勾畫出一幅邊疆的孤寂與思鄉之情。最後,平林月出、啼鴂聲中,將軍擊劍酣歌,表達了他對邊疆安寧的渴望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豪邁與憂國憂民的情懷。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