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邵端峯方伯之山東六首

· 黃佐
迢迢泰山阿,鬱郁古尼丘。 明明闕里祀,滔滔洙泗流。 鳳德衰矣夫,誰其爲東周。 袞章儼如在,俎豆萬春秋。 君子孝豈匱,欲言懼招尤。 建藩自茲往,我心正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迢迢:遙遠的樣子。
  • 泰山阿:泰山的山坡。
  • 鬱郁:茂盛的樣子。
  • 古尼丘:古代的尼山,孔子出生地。
  • 明明:明亮,這裏指神聖。
  • 闕里祀:闕里,孔子故里,祀指祭祀。
  • 洙泗流:洙水和泗水,流經孔子故里。
  • 鳳德:鳳凰的美德,比喻高尚的品德。
  • 東周:指周朝東遷後的時期,這裏可能指代衰落。
  • 袞章:古代帝王或高級官員的禮服,這裏指代尊貴的地位或人物。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這裏指祭祀。
  • 萬春秋:指長久的歲月。
  • :缺乏。
  • 招尤:招致責難或不幸。
  • 建藩:建立藩國,這裏指被任命爲地方官。
  • 悠悠:憂愁的樣子。

翻譯

遙遠的泰山山坡,鬱鬱蔥蔥的古尼山。 神聖的闕里祭祀,滔滔不絕的洙泗水流。 鳳凰的美德已經衰落,誰還堅持東周的理想? 尊貴的形象彷彿還在,祭祀的儀式延續了萬年春秋。 君子的孝心豈能缺乏,想要表達又怕招致責難。 從今往後你將建立藩國,我的心情憂愁而深沉。

賞析

這首詩是黃佐贈給即將赴任山東的邵端峯的,詩中通過對泰山、尼山、闕里等地的描繪,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傳統的懷念。詩中「鳳德衰矣夫,誰其爲東周」一句,反映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傳統美德的呼喚。末句「我心正悠悠」則流露出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憂愁和對未來的深切關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時代的深刻思考。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