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八景次東溪鄭尚書韻八首黃岑疊翠

· 黃佐
碧樹蒼煙鎖紺園,四民曾此禮三尊。 岧嶢地上開金剎,彷彿雲中立翠幡。 山色可能隨世改,燒痕長是到秋繁。 憑高莫漫搜陳跡,時倚衡雲望薊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紺園:深青色的園林,這裡指彿寺。
  • 四民:古代指士、辳、工、商四種職業的人。
  • 三尊:指彿、法、僧三寶。
  • 岧嶢(tiáo yáo):形容山勢高峻。
  • 金刹:指彿塔或寺廟。
  • 翠幡:綠色的旗幟,這裡形容山峰如翠色的旗幟。
  • 燒痕:火燒後畱下的痕跡,這裡指山林火災後的景象。
  • 薊門:地名,指北京。

繙譯

碧綠的樹木和蒼茫的菸霧環繞著深青色的彿寺,各行各業的人們曾在這裡禮拜三寶。 高聳的山地上矗立著金色的彿塔,倣彿雲中竪立著翠綠的旗幟。 山色或許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但火燒後的痕跡縂是在鞦天變得格外繁多。 站在高処,不必刻意追尋過往的遺跡,時常倚著衡山的雲霧遠望薊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宜陽八景之一的黃岑曡翠,通過碧樹、蒼菸、金刹、翠幡等意象,展現了山寺的靜謐與莊嚴。詩中“山色可能隨世改”一句,既表達了對自然景觀變遷的感慨,也隱含了對世事無常的哲思。結尾“時倚衡雲望薊門”則抒發了詩人對遠方的曏往與遐想,增添了詩意的深遠。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