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右林莽中尋達磨石小憩戲作一轉語

· 黃佐
淩空飛錫結嶙峋,薝蔔香中草自春。 鳥度雲移今此世,鴻冥天闊我何人。 羲娥斷送千年夢,龍象終成一聚塵。 便合拈花發微笑,滄波無語月華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淩空:高高地。
  • 飛錫:佛教用語,指僧人云遊四方。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疊。
  • 薝蔔:一種植物,又稱梔子花。
  • 鴻冥:指高空,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境界。
  • 羲娥:指太陽和月亮,羲和是太陽神,娥皇是月神。
  • 龍象:佛教中指修行有成就的僧人。
  • 拈花:佛教中的一種儀式,象徵着領悟佛法。
  • 月華:月光。

翻譯

在高空飛翔的僧侶,其身影如同嶙峋的山石般堅毅,梔子花的香氣中,草木自然地迎來了春天。鳥兒飛過,雲彩移動,這便是現世的光景;而我,面對廣闊的天空,又算得了什麼呢?太陽和月亮交替,斷送了千年的夢境;修行有成的僧人們,最終也不過是一堆塵土。我應該像拈花那樣微笑,靜靜地看着滄海,無言地迎接新月的光輝。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佛教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境界的深刻感悟。詩中「鳥度雲移今此世,鴻冥天闊我何人」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觀察,又透露出對人生意義的深沉思考。結尾的「便合拈花發微笑,滄波無語月華新」則以佛教的拈花微笑象徵領悟,與無言的滄海和新月共同構成了一幅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畫面。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藝術表達的高超技巧。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