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頂次韻元默弟

玉洞一山齊北極,鐵橋有路到青天。 正開天眼東南闊,細嫋崖煙錦繡妍。 舉盞倒迎滄海日,放歌醉拍洪崖肩。 與君永結無情契,分與羅浮一半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洞:指仙境般的美景。
  • 鐵橋:形容險峻的山路。
  • 天眼:比喻開闊的視野。
  • (niǎo):形容煙霧繚繞的樣子。
  • 崖煙:山崖間的雲霧。
  • 錦繡:比喻景色美麗如織錦。
  • (yán):美麗。
  • 滄海日:指海上的日出。
  •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這裏指山崖。
  • 無情契:指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誓約。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這裏指山中的景色。

翻譯

玉洞山峯高聳,彷彿與北極齊平,鐵橋般險峻的山路直通青天。 開闊的視野讓東南方向顯得更加遼闊,山崖間的雲霧繚繞,美麗如錦繡。 舉杯迎接海上的日出,放聲歌唱,醉意中拍打着洪崖的肩膀。 與你永遠結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誓約,分享羅浮山一半的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壯麗的山川景色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感。詩中「玉洞」、「鐵橋」等詞語形象地勾勒出了山峯的高聳和山路的險峻,而「天眼」、「崖煙」則展現了開闊的視野和美麗的自然景觀。後兩句通過「滄海日」、「洪崖肩」等意象,表達了與自然親近的愉悅心情。最後,「無情契」和「羅浮一半煙」則寄託了與自然永結同心的美好願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