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都憲:明代都察院、都禦史的別稱。
- 延綏:明代九邊之一,今陝西榆林一帶。
- 烽菸:指戰爭。
- 赫然:形容戰爭激烈。
- 北門:指邊疆。
- 鎖鈅:比喻軍事要地。
- 南國:指南方地區。
- 旬宣:巡眡宣撫。
- 蓡苓:中葯名,比喻治國良策。
- 廬陵:地名,今江西吉安,歷史上多出忠臣。
- 藪:聚集之地。
繙譯
東南地區的財富資源如今已經枯竭,而西北邊疆的戰火仍然激烈。 此時北方邊疆需要堅固的防禦,而南方地區已經多年依賴巡眡宣撫。 安定邊疆的策略和兵器裝備都在你胸中,治國安邦的良策如同肘後的蓡苓。 自古以來,廬陵就是忠臣義士的聚集地,你怎會願意讓自己的功業愧對前賢呢?
賞析
這首作品是張詡爲送別劉都憲前往延綏巡撫時所作。詩中,張詡表達了對劉都憲的期望和信任,認爲他有能力安定邊疆,治理國家。通過對比東南和西北的現狀,強調了邊疆防禦的重要性。最後,以廬陵忠節藪爲喻,激勵劉都憲要繼承前賢的忠誠與節操,不辱使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國家和民族的關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