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肇文:開始有文化。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古代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西下,至曲阜北,又分爲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時爲魯國地。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後因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
翻譯
天創造了大地,大地蘊藏了萬物,人們開始有了文化,天泉在雲谷的左右兩邊不斷涌出新水。 不要說洙泗之地離人們很遠,其實我們與孔子及儒家所處的天地是相同的,我們也是同樣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天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承的思考。詩中「天作地藏人肇文」一句,既展現了自然的壯闊,又隱喻了文化的深厚底蘊。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洙泗與現今,強調了文化的普遍性和永恆性,表達了作者對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對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題終慕卷爲安福王良輔翰臣 》 —— [ 明 ] 湛若水
- 《 九日同諸賢登高甘泉山 》 —— [ 明 ] 湛若水
- 《 和孫月崖大巡海珠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聞陳黎樑六君羅浮舟中爲海盜所驚而歸作詩嘲之且定重遊之期 》 —— [ 明 ] 湛若水
- 《 僕山驛道中 》 —— [ 明 ] 湛若水
- 《 中秋三首寄伍宗遜尹彥明 》 —— [ 明 ] 湛若水
- 《 冠兒湘之口占奉謝冠賓何元科旦成盛事雲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增城學李東川遷大姚掌教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