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督府上薦剡

· 張詡
春前一疏擬投簪,春後臺端聞薦音。 慚愧虛名污奏牘,了無實用濟當今。 食芹漫有先民意,採菲其如督府心。 目斷蒼梧人不見,高山流水在孤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簪(tóu zān):指棄官歸隱。
  • 臺端:指官府。
  • 薦音:推薦的聲音,指被推薦的消息。
  • 食芹:比喻微薄的貢獻或自謙之詞。
  • 採菲:採摘菲菜,比喻做小事或微不足道的工作。
  • 蒼梧:地名,今廣西一帶,此處可能指遠方或隱喻爲隱居之地。
  •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

翻譯

春天之前,我本打算棄官歸隱,春天過後,從官府傳來被推薦的消息。 我感到慚愧,我的虛名玷污了奏章,實際上對當今並無實際幫助。 我自謙地提出微薄的貢獻,採摘菲菜以滿足督府的心意。 我望着遠方,卻看不到那個人的身影,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只存在於我的孤獨琴聲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於官場生涯的反思與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春前一疏擬投簪」展現了詩人原本打算在春天之前棄官歸隱的決心,而「春後臺端聞薦音」則揭示了現實與理想的衝突,即使有歸隱之心,卻仍被官場所牽絆。後兩句「慚愧虛名污奏牘,了無實用濟當今」深刻反映了詩人對於自己虛名的自責以及對現實無力的感慨。最後,「目斷蒼梧人不見,高山流水在孤琴」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對於知音難尋的孤獨感受,同時也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深切向往。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