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恭聞光宗哀詔有感

午朝方罷擁千官,晝漏沈沈玉幾寒。 九塞投戈同挾纊,一時鎩羽盡彈冠。 鼎湖北望遺弓杳,遼左東防故壘殘。 辛苦平章諸老在,委裘垂拱萬年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簇擁。
  • 午朝:古代在中午舉行的朝會。
  • 晝漏:白晝的漏刻,古代計時的器具。
  • 沈沈(chén chén):形容幽暗深邃。
  • 玉幾:玉製的几案,帝王的座位。
  • 九塞:九個險阻的地方,泛指邊境險要之地。
  • 投戈:放下武器,謂休戰。
  • 挾纊(jiā kuàng):披着綿衣,比喻受人撫慰而感到溫暖。
  • 鎩羽(shā yǔ):翅膀被摧殘,比喻失意或失敗。
  • 彈冠:整潔衣冠,後多以喻將出仕。
  • 鼎湖: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昇天,後因以「鼎湖」指帝王崩逝。
  • 遺弓:指皇帝死亡。
  • 遼左:遼河以東的地區。
  • 平章:古代官名,此處指主持政務的大臣。
  • 委裘:先帝的遺衣,用以指代幼君。
  •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用親理政務。

翻譯

中午的朝會剛剛結束,衆多官員簇擁着(帝王),白晝的漏刻聲沉沉,帝王的座位透出陣陣寒意。邊境各地的戰事停息,如同衆人同披溫暖的綿衣,一時間那些失意的人也都整理衣冠準備出仕。在鼎湖(皇帝去世之地)的北面,先帝離去的蹤跡杳然無存,遼河以東的防線,舊有的堡壘也已殘破。那些辛苦主持政務的大臣們還在,幼君垂衣拱手,希望國家萬年平安。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韓日纘聽聞光宗哀詔後的有感而作。詩的首聯通過描寫午朝結束後的景象,烘托出一種壓抑的氛圍,「晝漏沈沈玉幾寒」暗示了帝王的離去給朝廷帶來的寒意。頷聯寫邊境戰事停息,人們的境遇有所改變,「九塞投戈同挾纊」表現出和平的期望,「一時鎩羽盡彈冠」則反映了人們在時局變化中的不同心態。頸聯提到皇帝駕崩後留下的殘局,以及邊疆防禦的困境,展現了國家面臨的挑戰。尾聯則強調了主持政務的大臣們的責任,以及對國家長治久安的期盼。整首詩以沉穩的筆觸,表達了對時事的憂慮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情感深沉,意境蒼涼。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