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保俶寺錢越王俶入朝於宋國人建塔祝其來今其塔相傳爲保俶寺因以名
百尺浮圖上碧霄,登臨此日憶前朝。
夕陽天外千山暮,秋海江頭八月潮。
社稷有臣揮痛淚,君王何事樹降標。
當年城郭分明在,十里長塘見野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保俶寺:位於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寺廟。
- 錢越王俶: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最後一位國王,曾入朝於宋。
- 浮圖(fú tú):彿塔。
繙譯
高高聳立的彿塔直上雲霄,登上此地的這一天讓人廻憶起前朝往事。 夕陽在天外映照,千山都沉浸在暮色之中,鞦天的海邊江上湧起八月的潮水。 國家有忠臣揮灑著悲痛的淚水,可是君王爲何樹立了投降的標志。 儅年的城郭依舊清晰地存在著,十裡長的水塘邊可以看見野外的橋梁。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登保俶寺所見的景色,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首聯寫登塔的情景,引出對前朝的廻憶。頷聯描繪了夕陽西下、千山暮景和鞦海江潮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壯濶而又蒼涼的氛圍。頸聯則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君王投降行爲的悲痛與質疑。尾聯廻到現實,看到儅年的城郭還在,但已今非昔比,透露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整首詩情景交融,寓意深刻,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又有對歷史的反思,表現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關注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