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虞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山澤、苑囿、草木、薪炭等事務。(虞:yú)
- 蘆荻:蘆葦和荻草。(荻:dí)
- 蕭蕭:形容風聲等。
- 儼:很像。
- 斷岸:江邊絕壁。
- 安國:指西漢辭賦家枚乘,字叔,曾作《七發》等賦,梁孝王劉武的門客,劉武封於梁,國號梁,亦稱梁國,梁國的都城在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枚乘曾爲梁國的文學侍從,後人稱之爲「梁園客」,在梁國時,他曾因作《柳賦》,得到劉武的賞賜。後劉武因謀反事敗,枚乘受到牽連,被免罪,這裏用「安國賦成聊避罰」來形容文人以文避禍的情景。
- 沈郎:指南朝梁詩人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歷仕宋、齊、梁三朝。沈約作詩嚴於聲律,工於對仗,注重修辭,然其詩傷於輕靡,故有「沈郎詩瘦」之說,這裏以「沈郎詩瘦轉能工」形容詩歌創作之不易與詩人的才情。
- 時彥:當時的賢俊,名流。
翻譯
蘆葦和荻草在晚風中蕭蕭作響,江南的美景在這裏彷彿同樣展現。橋處在江邊絕壁的殘霞之外,人站在寒冷的水流旁,如在一面鏡子中。枚乘寫成賦文姑且能夠躲避懲罰,沈約的詩雖然清瘦卻更顯精巧。分別題詩的都是當時的賢俊名流,千百年後的蘭亭集會難道能獨自稱雄嗎?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開篇,描繪了江邊晚風拂動蘆荻的景象,以及橋、岸、霞、人、寒流構成的美妙畫面,展現出江南的勝景。詩中通過引用枚乘和沈約的典故,表達了對文人以文避禍和在困境中展現才情的思考。最後提到參與題詩的都是當時的名流,暗示了此次聚會的高雅和不凡,同時也提出了即使是著名的蘭亭集會,也未必能超越此次聚會的觀點,體現了作者對當下情境的高度評價。整首詩意境優美,用典恰當,既展示了江南景色之美,又蘊含了對文人雅士的讚美和對文化活動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