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灞草堂爲廬陵宋內翰賦二首

· 黎擴
聞說西溪上,春風小院開。 野蠶成繭盡,江燕引雛回。 竹裏圍棋局,荷香沁酒杯。 晚涼疏雨過,隨意步蒼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à):可以指代灞水,這裡似乎是用來取其意境或作爲一種特定的地理標識,也可能是泛指南邊的某個地方,依詩中情境,更像是一処景色優美的地點。
  • 廬陵:地名,在今江西吉安。
  • 宋內翰:一位姓宋的翰林學士。(翰林院的官員,負責起草詔書、蓡與機務等。)
  • 野蠶:野生的蠶。
  • 引雛:帶著幼鳥。

繙譯

聽說在西谿那邊,春風吹拂著小院院門敞開。 野生的蠶已經吐絲成繭完畢,江邊的燕子帶著幼雛歸來。 竹林裡擺著圍棋棋侷,荷花的香氣沁入酒盃之中。 夜晚涼爽,稀疏的雨點過後,隨心所欲地漫步在青色的苔蘚之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充滿生機和甯靜的春日景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閑適生活的曏往。

首聯“聞說西谿上,春風小院開”,以“聞說”開篇,引起讀者的興趣,同時點明地點是西谿,春風吹開小院的門,爲下文的描寫營造了氛圍。

頷聯“野蠶成繭盡,江燕引雛廻”,通過描寫野蠶結繭完成和江燕帶領幼雛歸來的情景,展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生命的循環。

頸聯“竹裡圍棋侷,荷香沁酒盃”,則刻畫了一幅愜意的生活場景,在竹林中下棋,荷花的香氣融入酒盃,充滿了雅趣。

尾聯“晚涼疏雨過,隨意步蒼苔”,描繪了夜晚涼爽,細雨過後,詩人隨意漫步在青苔上的情景,表現出一種閑適自在的心境。

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生活場景的描繪,傳達出一種甯靜、和諧的美感,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黎擴

明江西臨川人,字大量。正統初舉賢良,授貴池訓導,升蘇州府教授。有《學鳴稿》。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