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
- 湛文簡公:指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號甘泉,增城(今屬廣東)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卒後追諡文簡。
翻譯
過去談論經學的地方,有許多賢能之人尚且敬慕跟從。聖明的朝代沒有學術的禁令,我們的學說中有儒家的宗師。共同欣喜美好的品德仍然流傳久遠,不要懷疑偉大的學說不會被容納。宮牆千萬年都存在着,祭祀的禮器記錄着遺留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詩是對同鄉一同祭祀湛文簡公的描繪。首聯通過回憶過去談經的場景,展現出當時的學術氛圍和人們對知識的追求。頷聯強調了聖朝的開明,沒有對學術的限制,同時也突出了吾道有儒宗,即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頸聯表達了對美好品德傳承久遠的喜悅,以及對學說能夠被容納的信心。尾聯以宮牆的千古存在和俎豆的祭祀,象徵着對湛文簡公的敬仰和紀念,也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儒家文化和先人的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