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北平都指揮胡昭勇歌
憶昔出使南海頭,將軍開府當雄州。
樓船戈甲三千萬,海波不動魚龍愁。
越王臺前東風起,我復乘潮上湞水。
木綿花發照天紅,正月鶯啼榕樹裏。
將軍宴客華筵開,碧幢畫鼓聲如雷。
起傾荔漿酌椰鬥,問我此別何時來。
明朝驅馬還東去,長憶虎頭相別處。
清夢時隨海月回,狂心遠逐秋鴻度。
君從東歸省墓田,闕下重逢心惘然。
豈知移鎮出海嶠,握手乃在渾河邊。
渾河十月冰如堵,白日飛沙暗椿莽。
雪中千騎出居庸,手挽雕弓射彪虎。
君陪上將臨邊防,我握憲節凌清霜。
看君驍勇有如此,安得攬轡同飛揚。
山後諸州數千裏,拓地橫行正未已。
爲君擬頌勒燕山,盡掃狼居報天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湞(zhēn)水:在廣東省境內。
- 木綿:即木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開紅花。
- 荔漿:荔枝汁。
- 椰鬥:用椰子殼做的酒器。
- 海嶠(qiáo):海邊的山嶺。
- 椿(chūn)莽:草木叢生的地方。
翻譯
回憶往昔出使到南海邊,將軍在雄州開設府署。高大的戰船和數以千萬的武器裝備,使得海波平靜,魚龍都感到憂愁。越王臺前春風吹起,我又趁着潮水登上湞水。木棉花綻放,映照着天空一片火紅,正月裏黃鶯在榕樹林中啼叫。
將軍設宴款待,華美的筵席擺開,碧綠的旗幟飄揚,畫鼓之聲如雷。倒出荔枝汁,斟滿椰殼酒,問我這次分別何時能再來。明日我騎馬向東歸去,心中長久地懷念在虎頭分別的地方。清晰的夢境時常隨着海上的月亮回來,狂放的心遠遠地隨着秋鴻飄飛。
您從東邊回來祭掃祖墳,在宮闕之下重逢,心中感到迷茫。怎知您被調任鎮守出海邊的山嶺,我們在渾河邊握手相見。渾河十月冰層像牆一樣厚,白天飛沙走石,昏暗了草木叢生的地方。
雪中有上千騎兵從居庸關出來,手持雕弓射殺猛虎。您陪同上將到邊防,我手握憲節,冒着清冷的寒霜。看到您如此的驍勇,怎能不想着與您一起馳騁飛揚。山後各州地域廣闊達數千裏,開拓疆土,縱橫馳騁,還未停止。我要爲您撰寫頌歌,刻在燕山上,將敵人全部掃除,向天子稟報。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開篇,描繪了將軍的威武和自己與將軍的交往。詩中既有對過去場景的生動描寫,如將軍的開府、宴客,以及海邊、渾河等地的景象,又表達了對將軍驍勇的讚美和對國家安定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樓船、戈甲、海波、魚龍、越王臺、東風、木棉花、鶯啼、華筵、碧幢、畫鼓、荔漿、椰鬥、海月、秋鴻、渾河、冰、沙、椿莽、居庸、雕弓、彪虎等,使詩歌具有較強的畫面感和感染力。同時,通過對自己與將軍分別、重逢以及共同在邊疆的經歷的敘述,展現了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志向。整首詩氣勢豪邁,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體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