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寧遠值王直夫公出不得晤語賦懷二首

聞君事結束,駕言入上都。 述職趨王會,寧辭涉遠途。 羨君居此邑,發軔騁良圖。 政甫逾期月,惠澤已全敷。 書生宰百里,黃白徯來蘇。 寧靜希單父,恬淡等菜蕪。 朝天類化葉,入境方治蒲。 歸來增秩後,夾道擁歡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結束:這裏指事情完成、處理完畢。
  • 駕言:意爲乘車出行,這裏表示出發。
  • 上都:古代對京都的通稱。
  • 述職:向帝王陳述職守。
  • 王會:指諸侯朝會天子。
  • 發軔(rèn):本義指拿掉支住車的木頭,使車啓行,借指出發。
  • (xī):等待。
  • 來蘇:從疾苦之中獲得新生。
  • 單父(fǔ):春秋時期魯國邑名,此處指優秀的地方官。
  • 菜蕪:應指「萊菔」,蘿蔔的別稱。此處指恬淡不追求名利如蘿蔔一般平凡。

翻譯

聽說您事情已經處理完畢,乘車出發前往京都。 向帝王陳述職守,奔赴諸侯朝會,不辭路途遙遠。 羨慕您治理這個城邑,從此地出發施展您的宏偉計劃。 政令剛剛實施一個多月,恩澤已經全面覆蓋。 您這書生治理百里之地,百姓們都期盼着能從疾苦中獲得新生。 您追求寧靜,如同單父的好官,性情恬淡如同萊菔一般不慕名利。 向上朝見時如葉子一般歸化,進入境內纔開始治理如菖蒲一般的地方事務。 您歸來獲得晉升之後,道路兩旁的人們會擁擠着歡呼。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王直夫的讚揚。詩中先寫王直夫完成事務後前往京都述職,表現出他的盡職盡責。接着讚揚他在當地的治理成就,如恩澤廣佈、百姓期待新生等,還將他比作優秀的地方官,體現了他的品德和能力。詩中用「發軔騁良圖」表達了對王直夫未來的期待,用「入境方治蒲」描述了他治理地方的實際行動。最後,詩人想象王直夫歸來晉升後受到民衆歡呼的場景,進一步突出了他的功績和受歡迎程度。整首詩語言流暢,通過對王直夫的讚揚,表達了作者對優秀官員的敬仰和對良好治理的嚮往。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