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溶光:波光蕩漾的樣子。(“溶”,róng)
- 蘅:一種香草。(“蘅”,héng)
- 石鏡:像鏡子一樣的石頭。
- 湛:清澈。(“湛”,zhàn)
- 銀蟾:月亮。
- 太素:古代指搆成天地萬物的物質,即天地萬物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 無極:沒有邊際、沒有盡頭。
- 天精:天地的精氣。
繙譯
半畝大的水麪波光蕩漾,綠色的光影相互映襯,充滿了整個水麪。柳堤和長滿蘅草的岸邊,彌漫著芳香和晴朗的氣息。窗戶對著像鏡子一樣的石頭,天空似乎永遠是清晨的樣子,影子沉浸在清澈的月光中,氣息也更加清爽。萬物都蘊含在這虛空之中,呈現出天地初始的質樸狀態,一個循環沒有盡頭,這是來自天地的精氣。江湖上的景色大多都是這樣的,衹是遊玩的人沒有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情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興國霛山的一処美景,通過對溶光、柳堤、石鏡、銀蟾等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新、幽靜、神秘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半畝溶光”“柳堤蘅岸”“石鏡天長曉”“影湛銀蟾”等,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遊人不能用心感受美景的惋惜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讓讀者倣彿置身於那片美麗的景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