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如江門系舟海珠寺謁李文溪新復祠像

崢嶸起孤根,四面迥無隣。 雲是文溪築,當作李公墩。 屹立彼中流,以墩肖於人。 廢興無定主,此事亦迷淪。 萬物理固然,自餘何紛紛。 瞻像繞三匝,感慨復何言。 藤蘿附高木,得意幹青雲。 惟有夕陽鴉,江水自冬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崢嶸 (zhēng róng):形容山勢高峻,這裡比喻孤根的突出。
  • 無隣 (wú lín):無鄰,指周圍沒有其他物躰。
  • 文谿 (wén xī):地名,指文谿這個地方。
  • 李公墩 (lǐ gōng dūn):李公的墩,指李文谿的紀唸碑或像。
  • 屹立 (yì lì):穩固地站立。
  • 中流 (zhōng liú):河流的中間部分。
  • (xiào):相似,這裡指墩像李公。
  • 迷淪 (mí lún):迷失,這裡指事物的變遷無常。
  • 自馀 (zì yú):除此之外。
  • 三匝 (sān zā):三圈,形容繞行多次。
  • 藤蘿 (téng luó):一種攀緣植物。
  • 乾青雲 (gān qīng yún):觸及青雲,比喻達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 自鼕春 (zì dōng chūn):從鼕天到春天,指時間的流轉。

繙譯

孤根突兀地崛起,四周空曠無鄰。 據說這是文谿所築,應稱爲李公墩。 它穩固地立在河流中央,墩的形狀像李公。 事物的興衰無常主,這種變遷令人迷茫。 萬物之理本就如此,除此之外還有何紛擾。 我繞著李公的像走了三圈,感慨萬分卻無言以對。 藤蘿依附在高大的樹木上,得意地觸及青雲。 唯有夕陽下的烏鴉,江水依舊隨著季節從鼕到春。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江門海珠寺李文谿新複祠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事無常的感慨。詩中,“崢嶸起孤根”描繪了祠像的獨特與孤立,而“屹立彼中流”則強調了其在歷史長河中的穩固地位。後文通過對“廢興無定主”和“自馀何紛紛”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無奈和對李公精神的敬仰。結尾的“藤蘿附高木”與“夕陽鴉”則寓意著歷史的延續與自然的恒常,形成了一種深沉的歷史與自然交融的意境。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