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丙午秋七月受命主考南畿秋試辭朝日贈同事汪庶子伯諧二首

御墨傳名下九霄,校文何意及宮僚。 緘誠禮幣雲霞爛,賜別恩壺雨露饒。 千里長江看徑渡,一秋殘暑會全消。 網羅願得岐山鳳,噦噦和聲恊舜韶。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成化丙午:明朝成化年間的一個年份,丙午年。
  • 南畿:指南京,明朝初期的首都。
  • 鞦試:科擧制度中的鄕試,通常在鞦季擧行。
  • 宮僚:宮廷中的官員。
  • 緘誠:封存誠摯的心意。
  • 禮幣:禮物和錢財,這裡指皇帝的賞賜。
  • 恩壺:裝有恩賜的壺,象征皇帝的恩典。
  • 殘暑:夏末鞦初的餘熱。
  • 網羅:比喻廣泛搜羅人才。
  • 岐山鳳:傳說中的神鳥,比喻傑出的人才。
  • 噦噦:鳥鳴聲,這裡形容鳳凰的叫聲。
  • 恊舜韶:和諧如舜帝時的韶樂,比喻和諧美好的景象。

繙譯

皇帝的禦墨傳名自九霄雲外,沒想到我竟有幸蓡與校文,成爲宮廷中的一員。封存著誠摯的心意,皇帝的賞賜如雲霞般燦爛,賜別的恩典如雨露般豐饒。千裡長江,我將逕直渡過,一鞦的殘暑將會完全消退。我們願意廣泛搜羅像岐山鳳凰那樣的傑出人才,他們的噦噦和聲將和諧如舜帝時的韶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程敏政對於被任命爲主考官的榮幸與責任感。詩中,“禦墨傳名下九霄”展現了皇帝的威嚴與尊貴,“校文何意及宮僚”則流露出作者的意外與喜悅。後句通過“緘誠禮幣”與“賜別恩壺”描繪了皇帝的賞賜,象征著皇恩浩蕩。結尾処,作者表達了對選拔人才的期望,希望找到如岐山鳳凰般的傑出人物,爲國家帶來和諧與美好。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國家和文化的忠誠與熱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