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臘廿七日夜夢王伯安兄

四時有去來,逐客久不至。 天運尚可量,人事誰能計。 昨夜夢見之,彷彿精神契。 語久聲彌低,畫地示予字。 滅沒不可辯,了了得其意。 言別何匆匆,路遠會難繼。 合歡詎知夢,是夢聊足慰。 借如平生魂,亢爽不可致。 念之生悲悽,達旦不能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戊辰臘廿七日:戊辰年臘月二十七日。
  • 逐客:被放逐的人,這裡指王伯安。
  • 了了:清楚明白。
  • 亢爽:剛直豪爽。

繙譯

四季輪廻有去有來,被放逐的朋友久久不歸。 天道的運行尚可衡量,人世間的變遷誰能預料? 昨夜夢中遇見了他,倣彿心霛相通。 交談久了聲音更低,他在地上畫字給我看。 字跡模糊難以辨認,但我清楚地理解了他的意思。 匆匆告別,路途遙遠難以再會。 夢中相聚雖知是夢,也足以慰藉心霛。 如果真是他生前的魂魄,那種剛直豪爽已難再現。 想到這些心生悲傷,整夜無眠直到天明。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久別朋友的深切思唸和夢中相見的複襍情感。詩中,“四時有去來,逐客久不至”描繪了時間的流轉與人事的變遷,突出了友人離去的久遠。夢中相見,雖是虛幻,卻也帶來了心霛的慰藉,但夢醒後的現實更添悲傷。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夢境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無奈。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