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期史恭甫來同遊茅山家人已迎至鎮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連夜歸報速來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猶未至豈爲泥雨所阻
盡道知山有子賢,恤鄰焚券是光先。
邑人救火牽行計,散谷分煤歲十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恤鄰焚券:指對鄰里友善,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甚至不惜焚燒借據以示寬恕。
- 光先:光大先人的美德。
- 散谷分煤:指分發糧食和煤炭,幫助貧困的人們度過難關。
- 歲十千:每年都這樣做,數量達到十千,即一萬。
翻譯
人們都說知道山中有賢德的兒子,他以對鄰里友善、焚燒借據來光大先人的美德。邑人爲了救火而牽動了他的計劃,他每年都分發糧食和煤炭,數量達到一萬。
賞析
這首詩讚揚了史恭甫的賢德和善行。詩中通過「恤鄰焚券」和「散谷分煤」兩個具體事例,展現了史恭甫對鄰里的深厚情誼和慷慨解囊的善舉。這些行爲不僅體現了他的個人品德,也傳承了家族的美德。詩中的「歲十千」更是強調了這種善行的持續性和廣泛性,使得史恭甫的形象更加高大和令人敬佩。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暮秋集小山王孫第分得新字 》 —— [ 明 ] 謝榛
- 《 至正乙未秋九月憲司潘郎以巡歷來吉省掾馬郎以徵糴過贛於其歸各賦贈一首 》 —— [ 明 ] 劉崧
- 《 壬子八九月讀書題詞十五首曹子建集 》 —— [ 清 ] 曾習經
- 《 晚秋诗 》 —— [ 南北朝 ] 庾信
- 《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 》 —— [ 唐 ] 杜甫
- 《 壬子八九月讀書題詞十五首曹子建集 》 —— [ 清 ] 曾習經
- 《 晚秋石門禮拜 》 —— [ 唐 ] 閻防
- 《 覽熱河井邑之盛知皇祖煦嫗之深即目九秋斷章三首 其一 》 —— [ 清 ] 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