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忍亭詩書付孫潤先刻石
昨霄有好言,喜我潤孫賢。
公藝百忍字,吾且至千焉。
鴻爐煅頑鐵,千煉千精堅。
自茲化有容,習慣成自然。
猶聞忍禪師,引蟲齧其肩。
忘己不有身,何物橫吾前。
鑱石告後裔,遵此無尤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爐:大爐子,比喻艱難的環境或磨練。
- 煅:鍛造,錘鍊。
- 頑鐵:堅硬的鐵,比喻人的頑固或未開發的潛能。
- 化有容:變得寬容。
- 忍禪師:指修行忍耐的禪師。
- 齧(niè):咬。
- 鑱石:刻石。
- 尤愆(qiān):過失,錯誤。
翻譯
昨晚我有些好話要說,因爲我高興我的孫子潤先很賢能。公藝寫了一百個「忍」字,我則要寫到一千個。就像在大爐子裏鍛造堅硬的鐵,經過千次錘鍊變得更加精煉堅固。從此以後,我變得寬容,習慣成自然。我還聽說有位忍禪師,讓蟲子咬他的肩膀。忘記了自己沒有身體,還有什麼東西能橫在我面前呢?我刻石告誡後代,遵守這個原則就不會有過失。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爲了教育他的孫子潤先而寫的,強調了「忍」的重要性。通過比喻和典故,詩人表達了通過不斷的自我修煉和忍耐,人可以變得更加堅強和寬容。詩中的「鴻爐煅頑鐵」形象地描繪了通過艱難環境的磨練,人的品質可以得到提升。最後,詩人通過刻石的方式,希望這種忍耐的精神能夠傳承給後代,使他們能夠避免過失,成爲一個有德行的人。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督學王敬所求惇敘堂中軍董容山求貞裕堂記 》 —— [ 明 ] 湛若水
- 《 貞陽吟 》 —— [ 明 ] 湛若水
- 《 臘望送南京王大理汝溫升北少司馬 》 —— [ 明 ] 湛若水
- 《 北峨驛道中口占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南嶽之懷秋暮愈切道遠囊空何日發軔謾作呈知己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大司成呂涇野先生之京詩 》 —— [ 明 ] 湛若水
- 《 寄壽別駕潛庵曾先生華誕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陳汝晦分教萬州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