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王廟

聞說真人起晉陽,六州圖籍便歸唐。 干戈竟免羣生難,簪笏宜傳百世芳。 封誥尚存題越國,史書全失紀吳王。 叢祠香火年年盛,知是英魂戀故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真人:指唐高祖李淵。
  • 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唐朝的發源地。
  • 六州圖籍:指當時中國的六個州,這裏代表整個國家。
  • 干戈:指戰爭。
  • 羣生難:指百姓的苦難。
  • 簪笏:古代官員的頭飾和手板,代指官員。
  • 百世芳:指百世流芳,即名聲永存。
  • 封誥:皇帝的封賜文書。
  • 越國:指汪王被封爲越國公。
  • 史書全失紀吳王:指歷史記載中對吳王的記載已經不全。
  • 叢祠:指廟宇。
  • 香火:指廟宇中的祭祀活動。
  • 英魂:指英雄的靈魂。

翻譯

聽說真人(唐高祖李淵)在晉陽起兵,六個州的圖籍很快就歸屬於唐朝。戰爭最終避免了百姓的苦難,官員們應該傳承百世的美名。封賜給越國公的文書至今尚存,而關於吳王的記載在史書中已經不全。廟宇中的祭祀活動年年興盛,這是因爲英雄的靈魂眷戀着故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顧歷史,讚頌了唐高祖李淵的功績和汪王的英雄形象。詩中,「六州圖籍便歸唐」一句,簡潔地概括了唐朝的興起和統一。後文通過對「干戈竟免羣生難」和「簪笏宜傳百世芳」的對比,強調了和平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結尾的「叢祠香火年年盛,知是英魂戀故鄉」則深情地表達了英雄對故鄉的眷戀,以及人民對英雄的懷念和尊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和對和平的嚮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