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行司有成

· 童軒
幾年謫宦走天涯,鏡裏西風兩鬢絲。 山館月明雞唱去,海天雲冷雁書遲。 半生事業交窮日,萬里關山客倦時。 愁絕小窗殘夢斷,子規啼上最高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謫宦(zhé huàn):被貶謫的官員。
  • 西風:秋風。
  • 兩鬢絲:指兩鬢的白髮。
  • 山館:山中的館舍,指隱居或旅途中的住所。
  • 雞唱:雞鳴,指清晨。
  • 海天:海與天相連的景象,常用來形容遙遠或遼闊。
  • 雁書:指書信,古代傳說雁能傳書。
  • 交窮日:指歲月流逝,事業無成。
  • 萬里關山:形容路途遙遠,關隘重重。
  • 客倦時:旅途中的疲憊時刻。
  • 愁絕:極度憂愁。
  • 殘夢斷:夢醒後的惆悵。
  • 子規:杜鵑鳥,其啼聲常被用來象徵哀怨或思鄉。

翻譯

多年來,我作爲一名被貶謫的官員,四處流浪,如今鏡中映出的是秋風中兩鬢斑白的我。 在山中的館舍裏,月亮明亮,雞鳴聲中我離去,海天一色,雲冷風清,卻遲遲不見家書。 半生的努力似乎都隨着歲月的流逝,萬里關山,我在旅途的疲憊中感到無比倦怠。 小窗邊,我極度憂愁,夢醒後的惆悵中,聽到杜鵑鳥在最高的枝頭啼叫。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流離失所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詩中,「謫宦走天涯」和「兩鬢絲」描繪了詩人多年的漂泊和歲月的痕跡,而「山館月明」和「海天雲冷」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增強了詩中的孤獨和遙遠感。最後,「子規啼上最高枝」不僅以鳥鳴象徵哀愁,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無盡憂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