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慶堂

總說堂名太腐生,幾家不愧此堂名。 心田墾熟收三倍,義壘功深築九成。 揭日片言垂訓足,履霜千古戒人明。 吟場莫恨慳詩料,滿耳鄉評即頌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積慶堂:詩中提到的堂名,意指積聚吉祥、喜慶之意。
  • 腐生:指迂腐的讀書人。
  • 心田:比喻人的內心或思想。
  • 三倍:這裏比喻收穫豐富。
  • 義壘:比喻堅守正義的行爲或思想。
  • 九成:比喻非常深厚或完美。
  • 揭日:比喻顯而易見或明朗。
  • 履霜:比喻經歷困難或挫折。
  • 戒人明:告誡人們要明白事理。
  • 吟場:指詩歌創作的場合。
  • 慳詩料:指缺乏詩歌創作的素材。
  • 鄉評:指鄉里人的評價或議論。
  • 頌聲:讚美的聲音。

翻譯

總是有人說這個堂名太過迂腐,但有幾家能真正無愧於這個堂名呢?內心耕耘得當,收穫自然豐富;堅守正義,功力深厚。一句明朗的話足以作爲教誨,經歷困難也要告誡人們明白事理。在詩歌創作的場合,不要遺憾缺乏素材,滿耳都是鄉里人的好評,那便是最好的頌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積慶堂」這一堂名的探討,表達了作者對於內心修養和堅守正義的重視。詩中,「心田墾熟收三倍」和「義壘功深築九成」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內心修養和堅守正義的重要性。後兩句則強調了言傳身教和經歷困難時的告誡作用。最後,作者以鄉評作爲詩歌的素材,顯示了他對民間聲音的重視和對詩歌創作的獨特見解。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