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篷歌贈廖楚材山長
人間塵土何地無,道人自愛居江湖。
江湖佳處寫不盡,且復想像陳其觕。
有舟如葉君勿笑,氣象乃欲吞堪輿。
四時風景皆可樂,歲晚獨與天遊俱。
青山昨夜忽遁去,萬象一色涵冰壺。
眼界疑墮清虛府,心境直造鴻荒初。
道人箕踞受奇供,但訝光怪生籧篨。
霜筠露籜政不俗,更欲緣飾爲瓊琚。
湘江清碧俯見底,嶽麓倒影寒縈紆。
興來不省有物我,短蓑獨速歌吳歈。
可憐翠被秦復陶,但鼓憂患來攻驅。
莫言雪盡篷遂廢,敲雨承月仍相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雷篷:指船篷,因雷聲響亮,比喻船篷聲響。
- 山長:古代對山中隱士的尊稱。
- 堪輿:指天地,泛指宇宙。
- 箕踞:古代一種坐姿,兩腿張開,形似箕,表示隨意不拘禮節。
- 籧篨:古代一種粗席。
- 霜筠露籜:指竹子。筠,竹子的青皮;籜,竹筍皮。
- 瓊琚:美玉。
- 嶽麓:山名,位於湖南長沙。
- 短蓑獨速:短蓑衣,獨自迅速。
- 吳歈:吳地的歌曲。
- 秦復陶:秦地的複姓陶的人,這裏泛指北方人。
- 敲雨承月:形容在雨中敲擊船篷,月光下欣賞。
翻譯
人間何處沒有塵土,道人卻喜愛居住在江湖之中。江湖的美景無法盡述,只能嘗試想象並粗略陳述。有如葉般的小舟請不要嘲笑,其氣勢卻足以吞噬天地。四季的風景都令人愉悅,歲末時更與天地同遊。昨夜青山忽然隱去,萬物一色,如同冰壺般清澈。眼前景象彷彿墜入清虛的仙境,心境直達遠古之初。道人隨意坐於粗席之上,享受着奇異的供奉,只驚訝於光芒與奇異的變化。竹子經過霜露的洗禮更顯不俗,更想將其裝飾成美玉。湘江清澈見底,嶽麓山倒影在寒冷的水中縈繞。興致來時,不覺物我兩忘,穿着短蓑衣,獨自迅速地唱起吳地的歌曲。可憐那翠綠的被褥,被北方的憂患所侵擾。不要說雪停了船篷就無用,敲擊雨中的船篷,月光下依然可以自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人隱居江湖的生活,通過對比塵世的喧囂與江湖的寧靜,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自由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雷篷」、「青山」、「冰壺」等,構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理想境界。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
許有壬的其他作品
- 《 神山避暑晚行田間用陶淵明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爲韻 》 —— [ 元 ] 許有壬
- 《 夜至魯港 》 —— [ 元 ] 許有壬
- 《 水龍吟 · 己丑中秋用韻 》 —— [ 元 ] 許有壬
- 《 作樂導水 》 —— [ 元 ] 許有壬
- 《 滿庭芳 》 —— [ 元 ] 許有壬
- 《 鵲橋仙 · 壽可聰山平章 》 —— [ 元 ] 許有壬
- 《 神山避暑晚行田間用陶淵明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爲韻 》 —— [ 元 ] 許有壬
- 《 清平樂 · 和可行梅竹韻三首 》 —— [ 元 ] 許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