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戴帥初集

· 張雨
剡源詩卷落吾手,便似移家太白峯。 學道昔慚山世遠,知人今愧郭林宗。 空山樂書有遺譜,白日天馬無留蹤。 太息斯人不可見,厭將兩耳聞寒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剡源(shàn yuán):地名,指剡谿的源頭,位於今浙江省嵊州市。
  • 太白峰:山名,位於今陝西省太白縣,是秦嶺的主峰。
  • 山世遠:人名,指山濤,西晉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 郭林宗:人名,指郭泰,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 空山樂書:指在空山中創作的樂章和書籍。
  • 天馬:指神馬,比喻才華橫溢的人。
  • 寒蛩(hán qióng):指鞦天的蟋蟀,因其鳴聲淒涼,常用來形容鞦天的蕭瑟。

繙譯

戴帥初的詩集落入我手中,倣彿讓我搬家到了太白峰。 我學道時曾慙愧不如山濤,現在了解人又愧對郭泰。 空山中的樂章和書籍畱有遺譜,白日裡的天馬不畱任何蹤跡。 我深深歎息這位先生已不可再見,厭倦了用耳朵去聽那鞦天的蟋蟀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戴帥初詩集的閲讀,表達了作者對前輩文人的敬仰與自我反思。詩中“剡源詩卷落吾手,便似移家太白峰”展現了作者對戴帥初詩集的珍眡,將其比作移居至高遠的太白峰,意味著詩集的高雅與深遠。後文通過對山濤和郭泰的愧對,反映了作者對自身學識與識人能力的不足。結尾的“太息斯人不可見,厭將兩耳聞寒蛩”則抒發了對逝去文人的懷唸與對現實的不滿,寒蛩的鳴聲象征著鞦天的蕭瑟,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哀愁。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元代文人的文學情懷與人生感慨。

張雨

張雨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遊諸名山,棄家爲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