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郡姑蘇北歸渡楊子津

故國荒臺在,前臨震澤波。 綺羅隨世盡,麋鹿古時多。 築用金錘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輦路,唯有采樵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震澤(zhèn zé):即太湖,位於今江蘇省南部。
  • 綺羅(qǐ luó):指華美的絲織品,這裏比喻繁華富貴的生活。
  • 麋鹿(mí lù):一種鹿科動物,這裏象徵着古代的自然景觀。
  • 金錘(jīn chuí):金屬製的大錘,這裏指建築工具。
  • 石鼠窠(shí shǔ kē):石鼠的巢穴,這裏比喻破壞建築的小動物。
  • 雕輦(diāo niǎn):裝飾華麗的車輛,古代帝王或貴族所乘。
  • 採樵歌(cǎi qiáo gē):樵夫砍柴時唱的歌,這裏指樸素的民間生活。

翻譯

故國的荒涼臺閣依舊在,面前是太湖波濤洶涌。 昔日的繁華已隨時代消逝,古時這裏麋鹿成羣。 建築曾耗費了巨大的力量,卻因石鼠的巢穴而受損。 往昔雕飾華美的皇家道路,如今只剩下樵夫的歌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在姑蘇北歸途中,渡過楊子津時對故國景象的感慨。詩中通過對「震澤波」、「綺羅」、「麋鹿」等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繁華不再的哀愁。後兩句則通過「金錘力」與「石鼠窠」的對比,以及「雕輦路」與「採樵歌」的轉換,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的變遷與現實的落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往昔的懷念與對現實的深沉思考。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