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愛詩房杜二相國
吾愛盧徵君,高臥嵩山裏。
百辟未一顧,三徵方暫起。
坦腹對宰相,岸幘揖天子。
建禮門前吟,金鑾殿裏醉。
天下皆餔糟,徵君獨潔己。
天下皆樂聞,徵君獨洗耳。
天下皆懷羞,徵君獨多恥。
銀黃不妨懸,赤紱不妨被。
而於心抱中,獨作羲皇地。
籃輿一雲返,泥詔褒不已。
再看緱山雲,重酌嵩陽水。
放曠書裏終,逍遙醉中死。
吾謂伊與周,不若徵君貴。
吾謂巢與許,不若徵君義。
高名無階級,逸跡絕涯涘。
萬世唐書中,逸名不可比。
粵吾慕真隱,強以骨肉累。
如教不爲名,敢有徵君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百辟(bǎi bì):指衆多的官員。
- 三徵(sān zhēng):三次征召。
- 坦腹:坦露腹部,形容無拘無束。
- 岸幘(àn zé):整理頭巾,表示恭敬。
- 餔糟(bū zāo):喫酒糟,比喻隨波逐流。
- 洗耳:比喻不願聽聞世事。
- 懷羞:感到羞恥。
- 多恥:多感到羞恥。
- 銀黃:指官服上的銀色和黃色裝飾。
- 赤紱(chì fú):紅色的官服。
- 羲皇地:指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 籃輿(lán yú):竹轎。
- 泥詔(ní zhào):皇帝的詔書。
- 緱山(gōu shān):山名,在今河南省。
- 嵩陽(sōng yáng):嵩山之南。
- 放曠:放縱不羈。
- 逍遙:自由自在。
- 伊與周:指伊尹和周公,古代賢臣。
- 巢與許:指巢父和許由,古代隱士。
- 逸跡:超凡脫俗的行爲。
- 涯涘(yá sì):邊際。
- 粵(yuè):發語詞,無實義。
- 真隱:真正的隱士。
- 骨肉累:指家庭的牽累。
繙譯
我愛盧徵君,他高臥在嵩山之中。 衆多的官員他未曾一顧,三次征召他才暫時起身。 他坦露腹部麪對宰相,整理頭巾曏天子致敬。 在建禮門前吟詩,在金鑾殿裡醉倒。 天下人都隨波逐流,唯獨徵君保持清白。 天下人都樂於聽聞,唯獨徵君不願聽聞世事。 天下人都感到羞恥,唯獨徵君更感羞恥。 銀色和黃色的官服不妨懸掛,紅色的官服不妨披上。 但在他心中,獨有羲皇那樣的太平盛世。 乘坐竹轎一去不返,皇帝的詔書不斷褒獎。 再看緱山的雲,重飲嵩陽的水。 在書中放縱不羈,在醉中自由自在地死去。 我認爲伊尹和周公,不如徵君尊貴。 我認爲巢父和許由,不如徵君有義。 他的名聲無堦級之分,他的行爲超凡脫俗。 在萬世的唐書中,他的名聲無法比擬。 我仰慕真正的隱士,卻因家庭牽累而強求。 如果教導不是爲了名聲,我怎敢有徵君的志曏。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盧徵君的高潔品格和超凡脫俗的生活方式。詩人通過對比天下人與徵君的不同態度,突出了徵君的獨特和尊貴。詩中“坦腹對宰相,岸幘揖天子”等句,生動描繪了徵君不拘小節、不慕名利的形象。結尾処,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徵君生活方式的曏往,但又因現實牽絆而感到無奈,躰現了詩人對理想與現實沖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