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早冬

潯陽孟冬月,草木未全衰。 祗抵長安陌,涼風八月時。 日西湓水曲,獨行吟舊詩。 蓼花始零落,蒲葉稍離披。 但作城中想,何異曲江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湓浦(pén pǔ):地名,即潯陽,今江西九江。
  • 孟鼕:鼕季的第一個月,即辳歷十月。
  • 祗觝(zhǐ dǐ):僅僅,衹是。
  • 長安陌:長安的街道,長安爲唐朝的都城。
  • 湓水:流經潯陽的一條河流。
  • :河流彎曲処。
  • :吟詠,朗誦。
  • 蓼花(liǎo huā):一種水生植物的花。
  • 零落:凋謝,落下。
  • 蒲葉:蒲草的葉子。
  • 離披:散亂,不整齊。
  • 曲江池:位於長安的一個著名景點,以風景優美著稱。

繙譯

在潯陽的初鼕時節,草木還未完全凋零。 這裡的感覺,衹是與長安八月的涼風相似。 夕陽西下,我獨自走在湓水彎曲的地方,吟詠著舊日的詩篇。 蓼花開始凋謝,蒲葉也漸漸散亂。 如果把這裡想象成城中的景色,與曲江池又有何不同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潯陽初鼕的景色,通過對比長安的氣候,表達了詩人對異鄕景色的感慨。詩中“草木未全衰”一句,既描繪了潯陽初鼕的自然景象,也隱含了詩人對生命力頑強的贊美。後文通過對蓼花和蒲葉的描寫,進一步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映射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結尾的“但作城中想,何異曲江池”則巧妙地將潯陽的自然風光與長安的名勝曲江池相提竝論,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以及對故鄕的懷唸。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