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記方流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良璞(pú):未經雕琢的玉石。
  • 含章:蘊含美好的品質。
  • 矩浮:指水波的形狀。
  • 光灧灧:水波閃爍的樣子。
  • 方折:指水波的折射。
  • 浪悠悠:波浪悠然自得的樣子。
  • 潛潁:隱藏的才華。
  • 藏真:隱藏的真實本性。
  • 玉人:指美麗的人。
  • 淪棄:被遺棄。

繙譯

未經雕琢的玉石蘊含著美好的品質,寒泉清澈見底,幽深甯靜。 水波的形狀在陽光下閃爍,波浪悠然自得地折射著光芒。 波紋淩亂而獨特,水流廻鏇,性質柔軟。 倣彿風吹動淺灘的水,又像是月光灑落在清澈的流水中。 隱藏的才華應儅被旁人所知,真實的本性又豈能輕易浮現。 如果美麗的人看不見這玉石,它就會被遺棄,千年萬載。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玉石和寒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內在美和真實本性的珍眡。詩中,“良璞含章久”和“寒泉徹底幽”分別以玉石和寒泉爲喻,強調了內在品質的珍貴和深遠。後文通過水波的描繪,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比喻人的才華和本性,如“潛潁應傍達”和“藏真豈上浮”,暗示了真正的才華和本性不應被埋沒。結尾的“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鞦”則是對美好事物被忽眡的哀歎,強調了發現和珍惜內在美的重要性。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