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天,古代有禁火三日的習俗,因此叫寒食。
- 帝京:指唐朝的都城長安。
- 沈吟:沉思吟味,這裏指默默地思考。
- 信馬:任由馬兒隨意行走。
- 取次:隨意,任意。
- 紫桐:一種開紫色花的桐樹。
- 悵望:悵然想望,帶着憂愁地望着。
- 下邽:地名,在今陝西省渭南市附近,白居易的故鄉。
- 清明: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是掃墓祭祖的日子。
翻譯
草地上散發着香氣,沙地溫暖,水面和雲彩都晴朗明亮,這樣的風景讓人回憶起帝都長安。 這春天的氣息彷彿和往年一樣,但今天的心情卻不適合這樣的春日。 在樹下聽到鶯鳥的叫聲,我默默地站立沉思,任由馬兒在江邊隨意行走。 忽然看到紫桐花開,我帶着憂愁地望着,想到明天就是清明,我將在下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寒食節時的心情與所見所感。詩中,白居易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故鄉和往昔的懷念。詩的前兩句通過對「草香沙暖水雲晴」的描寫,勾起了對帝都長安的回憶。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往年春氣味」與「今日病心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鬱。詩的結尾,通過「忽見紫桐花悵望」和「下邽明日是清明」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清明時節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對故鄉和傳統節日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