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奉呈公相

發春食沂水,歲晏復來茲。 如何羈旅蹤,涉歷綿綿時。 朝從我公出,馳獵北山陲。 騂弓挾白羽,紫燕從文驪。 莫歸戎府閒,初月照大旗。 城近刁斗急,令嚴人語稀。 亦有二三友,摛毫匹書詩。 鏗鏘節徵鼓,倡和葉壎篪。 今夕匪恆夕,歲律行推移。 作樂陳火戲,張燈送瑤卮。 獻酬豈不歡,終觴前致辭。 春秋貴謹始,君子慎知幾。 願公益崇德,如彼星日輝。 上爲國柱石,下作民蓍龜。 受脤殄兇醜,垂紳贊雍熙。 惟音和則鈞,在器滿乃隳。 吾人依末耀,共仰黃髮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歲暮奉呈公相:歲末獻給公相(官員)
食沂水:指在沂水河畔用餐
羈旅:流浪在外的人
涉歷綿綿:經歷了很多很多
馳獵:快馬狩獵
騂:一種馬的品種
白羽:白色的羽毛
文驪:一種馬的品種
戎府:軍營
刁斗:指戰爭緊急
鏗鏘:形容聲音清脆響亮
壎篪:古代的一種樂器
匪恆夕:非常時刻
歲律:時間的變遷
陳火戲:燃燒火把玩耍
瑤卮:玉製的酒器
獻酬:獻上酬謝
終觴:最後的酒杯
貴謹:珍視謹慎
知幾:知道多少
益崇德:更加尊崇德行
國柱石:國家的支柱
民蓍龜:民衆的占卜器
脤殄:消滅邪惡
雍熙:和樂祥和
末耀:末代的光輝
黃髮期:晚年時光

翻譯

歲末送上給公相,春天在沂水畔用餐,歲月悠悠又回到這裏。經歷了很多很多,像是流浪在外的人一樣。早晨跟隨我的公相出行,快馬狩獵在北山邊。騎着騂馬,挾着白羽弓,紫色的燕子跟隨着文驪馬。不願回到軍營中,初月照耀着大旗。城池近在眼前,戰事緊急,命令嚴厲,人們的交談稀少。也有兩三位朋友,一起寫詩作文。鏘鏘的徵鼓聲,和着葉壎和篪的音樂。今夜並非平常之夜,歲月的律動不停推移。燃起火把玩耍,點亮燈籠送上玉製的酒器。獻上酬謝豈不快樂,最後的酒杯前致辭。春秋時代珍視謹慎始,君子應當知道多少。願公相更加尊崇德行,如同那閃耀的星日光輝。作爲國家的支柱,爲民衆的占卜器。消滅邪惡,祥和和樂,只有音樂和諧才能保持平衡。我們依附着末代的光輝,共同仰望晚年時光。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作者在歲末獻詩給官員的場景,以及與公相一同經歷的狩獵、詩作、音樂等生活瑣事。通過描繪春風沂水、馳獵北山、鏗鏘徵鼓等場景,展現了一種豪邁奔放的氣息。詩中對友誼、和諧、尊崇德行等價值觀進行了讚美,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社會秩序的嚮往。整體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友情和社會的思考。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