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六首感事作

君不見牆畔蠍,猛刺如山蝕金鐵。君不見澤畔蛇,惡氛涌霧張獰牙。 君子乘時沛膏澤,小人並日行兇邪。一朝無處肆酖毒,餘憤憑陵螫草木。 噬人既盡陰禍延,刀鋸鼎鑊快意飧。君不見陽由棄市俊臣族,天道好還如轉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iē):一種有毒的節肢動物,尾部有毒刺。
  • (shí):侵蝕,損害。
  • 獰牙(níng yá):兇猛的牙齒。
  • (pèi):充沛,豐富。
  • 膏澤(gāo zé):恩惠,好處。
  • 兇邪(xiōng xié):兇惡邪惡。
  • 酖毒(dān dú):毒害,毒物。
  • 憑陵(píng líng):侵犯,欺凌。
  • (shì):毒蟲用毒刺刺人或動物。
  • 噬人(shì rén):吃人,比喻害人。
  • 鼎鑊(dǐng huò):古代的烹飪器具,也用於刑罰,如烹煮犯人。
  • (sūn):晚餐,這裏指享用。
  • 棄市(qì shì):在市場上被處死。
  • 俊臣(jùn chén):指有才能的臣子。
  • (zú):家族,這裏指被滅族。
  • 轉轂(zhuǎn gǔ):車輪轉動,比喻天道循環不息。

翻譯

你看那牆邊的蠍子,它的毒刺像山一樣堅硬,能侵蝕金鐵。再看那澤邊的蛇,惡氣如霧涌動,張開兇猛的牙齒。

君子在適當的時機施予恩惠,小人則同時行兇作惡。一旦無處施展其毒害,他們的憤怒就會侵犯草木,用毒刺發泄。

當他們害人害到盡頭,陰謀也會隨之蔓延,最終在刀鋸鼎鑊中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是他們應得的快意之餐。

你看那陽由在市場上被處死,俊臣的家族被滅,天道好還,就像車輪轉動一樣,循環不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君子與小人的行爲,揭示了善惡有報的道理。詩中運用了蠍子和蛇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小人的兇殘和毒害。同時,通過對陽由和俊臣的命運的描述,強調了天道循環,惡人終將受到懲罰的觀念。整首詩語言犀利,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正義的堅持和對惡行的批判。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