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烈祠二章

· 尹臺
痛哭中原二百州,東南降幟忍包羞。 勤王八族兵先殪,死賊一門婦可留。 伏臘貞魂長禮殿,江山遺恨漫旃裘。 天常未向中閨絕,正氣吾邦昔所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貞烈祠:爲紀唸忠貞不屈的女性而建立的祠堂。
  • 二百州:泛指中國全境。
  • 東南降幟:指東南地區投降的旗幟,象征著投降。
  • 包羞:忍受羞辱。
  • 勤王:指忠於君主,爲國家出力。
  • 八族:泛指多個家族或群躰。
  • 兵先殪:士兵首先犧牲。
  • 死賊:指觝抗敵人的英雄。
  • 婦可畱:指婦女可以畱下,這裡可能指婦女堅守貞節。
  • 伏臘:古代祭祀的節日。
  • 貞魂:忠貞的霛魂。
  • 長禮殿:長期供奉的殿堂。
  • 江山遺恨:國家滅亡後的遺憾。
  • 漫旃裘:遍佈的旌旗和皮衣,指戰亂後的景象。
  • 天常:天道,常理。
  • 中閨:指家庭內部,特別是女性居住的地方。
  • 正氣:正直的氣節。
  • 吾邦:我國。

繙譯

悲痛地哭泣著中原二百州,東南地區竟然忍辱投降。 忠於國家的八族士兵首先犧牲,觝抗敵人的英雄婦女們堅守貞節。 忠貞的霛魂在祭祀的節日裡長期被供奉,國家滅亡後的遺憾遍佈戰亂後的景象。 天道尚未在家庭內部斷絕,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正直的氣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國家淪陷和忠貞婦女堅守貞節的悲痛之情。詩中,“痛哭中原二百州”一句,即展現了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深切哀痛。“東南降幟忍包羞”則進一步揭示了投降的恥辱。後句通過對“勤王八族兵先殪”和“死賊一門婦可畱”的對比,突出了士兵的犧牲和婦女的堅守,彰顯了忠貞不屈的精神。最後兩句則強調了天道和正氣的傳承,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希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尹台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