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保劉文安公:指劉文安,明代官員,太保是官職名,劉文安公是對其的尊稱。
- 衡門:指簡陋的門,比喻隱居或清貧的生活。
- 禪辭:指禪讓的辭令,即帝王讓位的文書。
- 中使:宮中的使者。
- 汾曲:地名,指汾河流域,這裏指帝王所在之地。
- 遺墨:遺留下來的書法或文字。
- 汗青:史書,指歷史記載。
- 揚子易:指揚雄的《太玄》,是一部哲學著作。
- 覆人瓶:比喻掩蓋或毀滅他人的名聲或成就。
翻譯
誰說隱居之後,文章就不再流傳於朝廷? 禪讓的辭令由宮中使者詢問,帝王在汾曲之地聆聽。 一代人尊崇遺留下來的文字,千秋萬代都讓位於歷史的記載。 最可憐的是揚雄的《太玄》,只被用來掩蓋他人的成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劉文安公的敬仰和對歷史記載的尊重。詩中,「衡門」與「漢廷」形成對比,強調了即使隱居,文章依然能夠影響朝廷。通過「禪辭」和「汾曲」的描繪,展現了劉文安公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最後兩句則通過揚雄的《太玄》與「覆人瓶」的比喻,暗示了歷史上某些偉大作品的命運,以及對劉文安公成就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緬懷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詠物體六十六首梅花 》 —— [ 明 ] 王世貞
- 《 郭山人六絕句五嶽真形圖 》 —— [ 明 ] 王世貞
- 《 哭樑公實 》 —— [ 明 ] 王世貞
- 《 寄答明卿二首 》 —— [ 明 ] 王世貞
- 《 肖甫中丞自採石馳歸一醉而別至江州寄懷 》 —— [ 明 ] 王世貞
- 《 仲春二十日後梅花始盛偶成四絕 》 —— [ 明 ] 王世貞
- 《 大司馬陰公出扇索書近作污繭之後復得一律博笑 》 —— [ 明 ] 王世貞
- 《 風寒濟南道中兀坐肩輿不能開卷因即事戲作俳體六言解悶數之政得三十首當喚白家老婢讀之耳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