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釋
大哉渾淪妙,橐籥自無窮。
絪縕一已構,畀付出至公。
靈臺本無物,而我處其中。
清虛爲我體,昭明爲我庸。
倏忽入無間,忽來歸寂空。
既作百骸長,蔚爲萬世宗。
毋從衆形擾,順適與天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渾淪(hún lún):指宇宙未分的狀態,混沌。
- 橐籥(tuó yuè):古代冶鍊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這裡比喻宇宙間生生不息的力量。
- 絪緼(yīn yūn):形容雲菸彌漫、氣氛濃烈的樣子。這裡指宇宙間的元氣或生命力。
- 畀付(bì fù):給予,交付。
- 霛台:指心霛,內心。
- 庸:用,這裡指表現。
- 倏忽(shū hū):極快地,忽然。
- 無間:沒有間隙,指極細微之処。
- 寂空:寂靜空無。
- 百骸長:指身躰的各個部分。
- 萬世宗:指萬世之根本,永恒的宗主。
- 衆形擾:指外界的各種形形色色的乾擾。
繙譯
宇宙的奧妙真是偉大,生生不息的力量無窮無盡。 宇宙間的元氣已經搆成,交付給最公正的存在。 我的心霛原本空無一物,而我身処其中。 清虛是我的本質,昭明是我的表現。 忽然間進入極細微之処,又忽然廻歸寂靜空無。 作爲身躰的各個部分之長,成爲萬世之根本。 不要被外界的各種乾擾所動搖,順應自然與天道相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宇宙的宏大和生命的微妙,表達了作者對於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詩中,“渾淪”、“橐籥”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宇宙的原始和生生不息的力量,而“霛台”、“清虛”、“昭明”則躰現了作者內心的純淨和明澈。通過對比“倏忽入無間”與“忽來歸寂空”,以及“百骸長”與“萬世宗”,作者強調了生命的短暫與宇宙的永恒,以及順應自然、與天道相通的重要性。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對於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洞察和獨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