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興六首

· 李德
日射天門萬象新,繡衣朱履侍楓宸。 雲移仙仗千官肅,日映龍顏四海春。 金碗玉漿來內侍,紫泥丹詔下王人。 十年趨走金陵道,到老低垂漢水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門:指皇宮的門,象征皇帝的居所。
  • 萬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 綉衣硃履:指華麗的服飾,這裡形容官員的裝束。
  • 楓宸:指皇帝的居所。
  • 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 龍顔:指皇帝的麪容。
  • 四海:指全國,天下。
  • 金碗玉漿:指珍貴的飲食,這裡指皇帝的賜宴。
  • 內侍:指宮中的侍從。
  • 紫泥丹詔:指皇帝的詔書,紫泥是指封泥的顔色,丹詔是指用硃砂書寫的詔書。
  • 王人:指皇帝派遣的使者。
  • 趨走:指奔走,忙碌。
  • 金陵:南京的古稱。
  • 漢水:長江的一條支流,流經湖北。

繙譯

陽光照耀著皇宮的大門,萬物顯得煥然一新,穿著綉衣和硃履的官員們侍立在皇帝的居所。雲彩移動間,皇帝的儀仗使千官肅立,陽光照在皇帝的臉上,四海之內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宮中的侍從帶來了金碗盛裝的玉漿,皇帝的使者帶來了用紫泥封印的丹詔。十年來,我忙碌地在金陵的道路上奔走,直到老去,也衹能在漢水邊低垂著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官員在春天朝見皇帝的盛況,通過“日射天門”、“綉衣硃履”等詞句,展現了皇宮的莊嚴與官員的華貴。詩中“雲移仙仗”、“日映龍顔”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皇帝的威嚴和天下的繁榮。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忙碌生活的廻憶和對未來的無奈,躰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命運的無奈接受。

李德

明初廣東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薦至京師,授洛陽長史,遷濟南、西安二府幕,改廣西義寧教諭,在職振興文教。好爲詩,晚年究洛閩之學。後人輯其詩,與黃哲、王佐、趙介爲《廣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

李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