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員外張惟中七月十二日暮歸賦詩入韻知者自尚書牛公以下凡若干人夫漢謠魏體互有不同巧於狀物者過麗切於言
秋至星火流,病覺中歲劇。
成均忝分教,才非一狐腋。
日入欣暫休,野老或爭席。
清談雜虛無,以永風月夕。
百年會有盡,富貴非所適。
鳴蟲亦知候,倦鳥思假息。
脫冠已童然,如何拘百役。
酒醉不復言,道固存目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星火流:指星星閃爍,如同流動的火光。
- 成均:古代官學,這裏指國子監,即中央官學。
- 分教:分配教學任務。
- 一狐腋:比喻珍貴而稀少的東西,這裏指才華。
- 野老:指鄉村的老人。
- 爭席:爭座位,這裏指與人親近,不拘禮節。
- 清談:指談論哲理、文學等高雅話題。
- 虛無:指道家的虛無思想。
- 永:長久的。
- 假息:暫時的休息。
- 脫冠:摘下帽子,表示放鬆或不拘禮節。
- 童然:形容頭髮稀疏,如同兒童。
- 百役:各種勞役。
- 目擊:親眼所見。
翻譯
秋天到來,星星閃爍如同流動的火光,我感到自己已經步入中年,身體也漸漸不如從前。在國子監擔任教學任務,我的才華並不出衆。日落時分,我欣喜地暫時休息,鄉村的老人與我親近,不拘禮節地爭座位。我們談論哲理和文學,沉浸在長久的清風明月之中。百年人生終有盡頭,富貴並非我所追求。鳴蟲也知道時節的變化,倦鳥渴望暫時的休息。我摘下帽子,頭髮已經稀疏,卻仍被各種勞役所束縛。酒醉之後,我不再多言,道義的存在,我已親眼所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秋日傍晚歸家後的所感所思。詩中,「星火流」形象地描繪了秋夜的星空,而「病覺中歲劇」則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感慨。詩人在國子監的教學生活中,雖才華平平,但與鄉村老人的親近交往,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摯與自然。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富貴的不屑,以及對自然和道義的深刻理解,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