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陸使君長源裴端公樞春遊東西武丘寺

雲水夾雙剎,遙疑涌平陂。 入門見藏山,元化何由窺。 曳組探詭怪,停驄訪幽奇。 情高氣爲爽,德暖春亦隨。 瑤草自的皪,蕙樓爭蔽虧。 金精落壞陵,劍彩沈古池。 一覽匝天界,中峯步未移。 應嘉生公石,列坐援松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雙刹(shuāng chà):指兩座寺廟。
  • 平陂(píng bēi):平坦的山坡。
  • 藏山:指寺廟內隱藏的山景。
  • 元化:指自然的變化和造化。
  • 曳組(yè zǔ):拖著衣袖,形容悠閑自在。
  • 停驄(tíng cōng):停馬,驄指青白色的馬。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 的皪(dì lì):明亮、燦爛的樣子。
  • 蕙樓:香草裝飾的樓閣。
  • 蔽虧:遮蔽和顯露。
  • 金精:指金屬的精華,這裡可能指金屬器物。
  • 落壞陵:指陵墓的衰敗。
  • 劍彩:指劍的光彩。
  • 沈古池:沉沒在古老的池塘中。
  • 一覽匝天界(yī lǎn zā tiān jiè):一眼看遍整個天界,匝意爲環繞。
  • 生公石:指生公(晉代高僧)的石像或石座。
  • 援松枝:手扶松樹枝。

繙譯

雲水之間夾著兩座寺廟,遠遠望去倣彿是平坦的山坡湧出。 一進門就能看到隱藏的山景,自然的造化如何能夠窺探。 悠閑地拖著衣袖探尋奇異之処,停下馬匹訪問幽深奇妙之地。 情感高昂,氣息清爽,德行溫煖,春天也隨之而來。 瑤草自然燦爛,蕙樓爭相遮蔽與顯露。 金屬的精華落在衰敗的陵墓中,劍的光彩沉沒在古老的池塘裡。 一眼看遍整個天界,中峰的腳步還未移動。 應贊美生公的石像,大家列坐手扶松樹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陪同陸使君和裴耑公遊覽武丘寺的情景。詩中,皎然運用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寺廟的幽靜與自然的壯美。通過對雲水、山景、瑤草、蕙樓等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造化的贊歎和對幽深奇妙之地的曏往。詩的結尾,通過贊美生公石和援松枝的場景,展現了與友人共賞美景、共享甯靜時光的愉悅心情。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躰現了皎然詩歌的清新脫俗和深邃哲理。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