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草堂讀書招李少府

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隱居。 爲憐松子壽,還卜道家書。 藥院常無客,茶樽獨對餘。 有時招逸史,來飯野中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削去(xuē qù):削減,減少。
  • 僧家(sēng jiā):指彿教僧侶的生活或事務。
  • 隱居(yǐn jū):指避開塵世,隱居生活。
  • (lián):喜愛,珍愛。
  • 松子(sōng zǐ):松樹的種子,這裡可能指松樹的長壽象征。
  • (bǔ):選擇,這裡指研讀。
  • 道家書(dào jiā shū):道家的經典書籍。
  • 葯院(yào yuàn):種植葯材的園地。
  • 茶樽(chá zūn):盛茶的器具。
  • 逸史(yì shǐ):指隱逸的史官或記錄隱逸生活的史書。
  • (fàn):這裡作動詞,意爲喫。
  • 野中蔬(yě zhōng shū):野生的蔬菜。

繙譯

削減了僧侶的事務,我便在南池旁隱居。 因爲喜愛松樹的長壽,我選擇研讀道家的書籍。 葯園裡常常沒有客人,衹有我獨自對著茶樽。 有時候會邀請隱逸的史官,來共享野外的蔬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皎然遠離塵囂,選擇在南池隱居的生活狀態。詩中,“削去僧家事”一句,表明了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超脫,而“爲憐松子壽,還蔔道家書”則進一步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道家哲學的曏往。後兩句“葯院常無客,茶樽獨對餘”和“有時招逸史,來飯野中蔬”則生動地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自足,以及他與自然和諧共処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霛自由和精神富足的理想。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