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顏使君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
諸侯崇魯學,羔雁日成羣。
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
菁華兼百氏,縑素備三墳。
國語思開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業已就,歡宴惜應分。
獨望西山去,將身寄白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崇魯學:尊崇魯國的學術文化。
- 羔雁:古代用作禮物的羊羔和大雁,這裏指文人學士。
- 外史:古代官名,負責記錄歷史。
- 刊新韻:編纂新的韻書。
- 中郎:古代官名,中郎將,負責文學事務。
- 定古文:確定古代文獻的標準版本。
- 菁華:精華,指優秀的文學作品。
- 百氏:百家,指各種學派或家族。
- 縑素:古代書寫用的細絹。
- 三墳:古代傳說中的三部經典,這裏泛指古代文獻。
- 開物:啓發事物,指教育啓蒙。
- 王言:帝王的言論或命令。
- 致君:輔佐君王,指輔佐國家治理。
- 研精:深入研究。
- 業已就:已經完成。
- 歡宴:歡樂的宴會。
- 應分:應該分別。
- 西山:山名,這裏可能指詩人將要前往的地方。
- 將身寄白雲:將自己的身體寄託於白雲之上,意指隱居或超脫塵世。
翻譯
各地的諸侯都尊崇魯國的學術文化,文人學士們如羔雁般成羣結隊。 外史官編纂新的韻書,中郎將確定古代文獻的標準版本。 這些精華之作彙集了百家之長,書寫在細絹上,保存了古代文獻的精髓。 通過國語來啓發事物,通過帝王的言論來輔佐君王治理國家。 深入研究的工作已經完成,歡樂的宴會也到了應該分別的時刻。 獨自望向西山而去,將自己的身體寄託於白雲之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文人學士在學術文化上的繁榮景象,以及他們在完成學術研究後的離別之情。詩中「諸侯崇魯學,羔雁日成羣」展現了當時學術的盛況,而「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則體現了文人對古代文獻的整理和傳承。最後兩句「獨望西山去,將身寄白雲」則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塵世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文人的學術追求和精神風貌。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
僧皎然的其他作品
- 《 送僧遊 》 —— [ 唐 ] 僧皎然
- 《 送吉判官還京赴崔尹幕 》 —— [ 唐 ] 僧皎然
- 《 夏日 》 —— [ 唐 ] 僧皎然
- 《 同顏使君清明日遊因送蕭主簿 》 —— [ 唐 ] 僧皎然
- 《 兵後送薛居士移家安吉 》 —— [ 唐 ] 僧皎然
- 《 同李司直題武丘寺兼留諸公與陸羽之無錫 》 —— [ 唐 ] 僧皎然
- 《 登開元寺樓送崔少府還平望驛 》 —— [ 唐 ] 僧皎然
- 《 雜言重送皇甫侍御曾 》 —— [ 唐 ] 僧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