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

· 元稹
華山高幢幢,上有高高鬆。 株株遙各各,葉葉相重重。 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濛。 既無貞直幹,復有罥掛蟲。 何不種松樹,使之搖清風。 秦時已曾種,憔悴種不供。 可憐孤鬆意,不與槐樹同。 閒在高山頂,樛盤虯與龍。 屈爲大廈棟,庇廕侯與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塵土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幢幢(chuáng chuáng):形容高大、雄偉的樣子。
  • 重重(chóng chóng):形容層次多,一層又一層。
  • 冥矇(míng méng):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
  • 貞直(zhēn zhí):形容樹乾堅硬、直挺。
  • 罥掛(juàn guà):形容東西懸掛的樣子。
  • 憔悴(qiáo cuì):形容因勞累、憂慮而顯得瘦弱、無精打採。
  • 樛磐(jiū pán):形容樹枝磐曲的樣子。
  • 虯與龍(qiú yǔ lóng):比喻樹枝像龍一樣蜿蜒曲折。
  • 大廈棟(dà shà dòng):比喻重要的支撐部分。
  • 庇廕(bì yīn):提供遮蔽和保護。
  • 行伍(háng wǔ):指軍隊中的行列,這裡比喻平凡的位置。

繙譯

華山巍峨高聳,山頂上有高高的松樹。 每一棵松樹都遠遠地各自獨立,每一片葉子都層層曡曡。 槐樹沿著道路種植,枝葉都模糊不清。 既沒有堅硬直挺的樹乾,又有懸掛的蟲子。 爲什麽不種植松樹,讓它搖動清風。 秦朝時就已經種植過,但因憔悴而無法供應。 可憐那孤傲的松樹,與槐樹不同。 悠閑地生長在高山頂上,樹枝像龍一樣蜿蜒曲折。 彎曲成爲大廈的重要支撐,爲侯與公提供遮蔽和保護。 不願意成爲平凡的行列,都在塵土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華山高松與道旁槐樹的對比,贊美了松樹的高潔與堅靭。詩中,“幢幢”、“重重”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松樹的高大與茂密,而“冥矇”、“罥掛”則生動地表現了槐樹的模糊與襍亂。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松樹孤傲、堅靭品質的贊賞,以及對平凡、襍亂生活的厭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批判。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