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沅江四處水路相通連接着武岡,送你遠行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兩地的青山同承雲朵廕庇、雨露潤澤,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注釋
沅水一作:流水
侍御:官職名。
通波(流):四處水路相通。
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通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這種“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爲下一句作勢。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讀者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爲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離傷”強壓心底,不讓自己的“離傷”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於用意、善於言情的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更能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
這首詩通過想象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爲“近”,使“兩鄉”爲“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爲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裏行間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武岡:地名,今湖南武岡縣。
- 離傷:離別的悲傷。
- 雲雨:比喻同在一片天空下的雲和雨。
- 兩鄉:兩個地方。
翻譯
流水連接着波濤,直通武岡,送你離開時,我並不感到有離別的悲傷。 青山之間,我們共享同一片雲雨,明月照耀下,又怎能說我們身處兩個不同的地方呢?
賞析
這首詩是王昌齡送別柴侍御時所作,表達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深情。詩中,「流水通波接武岡」描繪了地理的連通,暗示着情感的延續;「送君不覺有離傷」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超然態度,不沉溺於悲傷之中。後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更是以自然景象爲喻,強調了無論身處何方,心靈始終相連,情感不受距離的限制。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豁達的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