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會盟臺

· 陳璉
王風不作遊說興,蘇張之輩紛縱橫。 區區會盟非一所,獨有此臺能著名。 憶昔嬴秦誇智力,虎視中原非一日。 關東諸侯多向風,況乃邯鄲居咫尺。 秦趙二王同日來,會盟直欲登高臺。 瑟聲才罷缶聲作,軍聲四面歡如雷。 秦本無心償趙地,賴有相如多氣義。 奈何季世取滅亡,似怪當時璧爲祟。 人間俯仰成千年,臺基依舊青山前。 登臨懷古意無限,西風滿樹鳴寒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澠池(miǎn chí):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澠池縣。
  • 會盟:古代諸侯國之間的盟約。
  • 蘇張: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
  • 嬴秦:指秦國,嬴是秦的國姓。
  • 關東: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
  • 邯鄲:地名,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
  • :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 (fǒu):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相如:指趙國的名相藺相如。
  • 季世:指末世,衰敗的時期。
  • :指和氏璧,戰國時期著名的玉璧。

翻譯

在王風不再、遊說之風興起的年代,蘇秦和張儀這類縱橫家紛紛活躍。雖然會盟的地方不止一處,但唯獨這座澠池會盟臺名聲遠揚。

回想當年秦國以智慧和力量自誇,虎視眈眈地盯着中原已久。關東的諸侯大多傾向於秦國,何況邯鄲與秦國近在咫尺。

秦趙兩國的君王在同一天到來,會盟時直奔高臺。瑟聲剛落,缶聲又起,軍聲四起,歡聲雷動。

秦國本無心歸還趙國的土地,幸好有藺相如這樣的氣節和義氣。爲何到了末世卻走向滅亡,似乎怪當時的和氏璧帶來了禍端。

轉眼間人間已是千年,臺基依舊矗立在青山之前。登臨此地,懷古之情無限,西風中滿樹的寒蟬鳴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澠池會盟臺的描寫,回顧了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歷史事件,以及藺相如的英勇事蹟。詩中,「瑟聲才罷缶聲作,軍聲四面歡如雷」生動描繪了會盟時的盛況,而「奈何季世取滅亡,似怪當時璧爲祟」則表達了對秦國滅亡的感慨。最後,詩人以「人間俯仰成千年,臺基依舊青山前」來表達時間的流逝與歷史的滄桑,而「西風滿樹鳴寒蟬」則增添了一抹淒涼的懷古之情。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