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會盟臺
王風不作遊說興,蘇張之輩紛縱橫。
區區會盟非一所,獨有此臺能著名。
憶昔嬴秦誇智力,虎視中原非一日。
關東諸侯多向風,況乃邯鄲居咫尺。
秦趙二王同日來,會盟直欲登高臺。
瑟聲才罷缶聲作,軍聲四面歡如雷。
秦本無心償趙地,賴有相如多氣義。
奈何季世取滅亡,似怪當時璧爲祟。
人間俯仰成千年,臺基依舊青山前。
登臨懷古意無限,西風滿樹鳴寒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澠池(miǎn chí):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澠池縣。
- 會盟:古代諸侯國之間的盟約。
- 蘇張: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
- 嬴秦:指秦國,嬴是秦的國姓。
- 關東: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
- 邯鄲:地名,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
- 瑟: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 缶(fǒu):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相如:指趙國的名相藺相如。
- 季世:指末世,衰敗的時期。
- 璧:指和氏璧,戰國時期著名的玉璧。
翻譯
在王風不再、遊說之風興起的年代,蘇秦和張儀這類縱橫家紛紛活躍。雖然會盟的地方不止一處,但唯獨這座澠池會盟臺名聲遠揚。
回想當年秦國以智慧和力量自誇,虎視眈眈地盯着中原已久。關東的諸侯大多傾向於秦國,何況邯鄲與秦國近在咫尺。
秦趙兩國的君王在同一天到來,會盟時直奔高臺。瑟聲剛落,缶聲又起,軍聲四起,歡聲雷動。
秦國本無心歸還趙國的土地,幸好有藺相如這樣的氣節和義氣。爲何到了末世卻走向滅亡,似乎怪當時的和氏璧帶來了禍端。
轉眼間人間已是千年,臺基依舊矗立在青山之前。登臨此地,懷古之情無限,西風中滿樹的寒蟬鳴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澠池會盟臺的描寫,回顧了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歷史事件,以及藺相如的英勇事蹟。詩中,「瑟聲才罷缶聲作,軍聲四面歡如雷」生動描繪了會盟時的盛況,而「奈何季世取滅亡,似怪當時璧爲祟」則表達了對秦國滅亡的感慨。最後,詩人以「人間俯仰成千年,臺基依舊青山前」來表達時間的流逝與歷史的滄桑,而「西風滿樹鳴寒蟬」則增添了一抹淒涼的懷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