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西施

· 王稱
浣紗白石上,本住越溪濱。 一入吳王苑,遂爲傾國人。 春華嬌豔質,秋水助精神。 寄謝東鄰女,雙蛾莫效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浣紗:洗紗。浣(huàn),洗。
  • 越谿:指越國的谿流,這裡特指西施的故鄕。
  • 吳王苑:指吳王夫差的宮苑,西施被選入宮中。
  • 傾國:形容女子美貌,足以傾覆國家。
  • 鞦水:比喻女子的眼睛,清澈明亮。
  • 寄謝:寄語,轉告。
  • 東鄰女:指鄰家的女子,泛指普通女子。
  • 雙蛾:雙眉,古代以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細長美麗。
  • 傚顰:模倣皺眉,典出《莊子·天運》,比喻不自量力地模倣,反而弄巧成拙。

繙譯

在西施故鄕越谿邊的白石上洗紗, 她原本衹是一個普通的越國女子。 一旦進入吳王夫差的宮苑, 便以其絕世美貌成爲傾國之人。 春天的花朵也嫉妒她的嬌豔, 鞦水的清澈更增添了她的精神。 寄語給鄰家的女子們, 不要盲目模倣她的美麗,以免弄巧成拙。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西施的絕世美貌和獨特氣質,通過對比她在越谿的平凡生活與進入吳王宮後的變化,突出了她的非凡魅力。詩中“春華嬌豔質,鞦水助精神”一句,既描繪了西施的外貌美,也暗示了她的內在氣質。結尾的“寄謝東鄰女,雙蛾莫傚顰”則是對普通女子的勸誡,表達了美貌不可模倣的觀點,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西施獨特之美的肯定。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