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處士還豫章

· 王稱
我懷高士風,矯然若游龍。 南州久寂寞,水碧青山空。 夫子振流俗,清芬千載同。 明時棄軒冕,白首棲雲鬆。 出門不遠適,西到匡廬峯。 天風吹衣巾,飄落塵鞅中。 倦翮思故林,孤雲懷舊蹤。 角巾灑秋雨,別我金陵東。 冠蓋餞道周,雕筵進肥醲。 揮之一不顧,舉目送飛鴻。 寒波駛歸流,川上落日紅。 孤鶴倏已遠,悵望那能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矯然:高潔超脫的樣子。
  • 遊龍:比喻高潔的人。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振流俗:振奮世俗,指改變不良風氣。
  • 軒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門時所穿戴的車服,這裡指官職。
  • 塵鞅:塵世的束縛。
  • 倦翮:疲憊的鳥,比喻疲憊的心。
  • 角巾:古代隱士常戴的一種頭巾。
  • 雕筵:裝飾華麗的宴蓆。
  • 肥醲:美酒。
  • 揮之:揮手告別。
  • 孤鶴:比喻孤獨高潔的人。

繙譯

我懷唸那位高潔的人,他如同遊龍一般超脫。南方的山水雖美,卻因他的離去而顯得空寂。他振奮了世俗,其清高之風將流傳千古。在清明之時,他放棄了官職,白發蒼蒼地隱居在雲松之間。他不遠行,衹是西去到了廬山。天風吹拂著他的衣巾,倣彿將他從塵世的束縛中解放。他像疲憊的鳥兒思唸故林,孤獨的雲懷唸舊時的蹤跡。他戴著角巾,在鞦雨中灑淚,與我分別於金陵之東。華麗的宴蓆上,美酒進獻,他卻揮手不顧,衹擧目送別飛鴻。寒波中,歸舟疾駛,川上的落日映照著紅光。那孤獨的鶴已經遠去,我悵然若失,難以望其項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一位高潔隱士的懷唸與贊美。詩中,“矯然若遊龍”形容了隱士的超凡脫俗,“振流俗”則突出了他對世俗的改變。通過“棄軒冕”、“棲雲松”等意象,描繪了隱士放棄官職、選擇隱居的生活態度。詩的結尾,以“孤鶴”比喻隱士的孤獨遠去,表達了詩人對其的深切懷唸和無法追隨的悵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隱士高潔的品質和詩人對其的敬仰之情。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