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瀟湘北下巴江東,上蟠下際摶青空。 天地忘憂消偪側,悽清作意撩鴻濛。 夔子孤城懸太白,三苗餘壘掛殘虹。 古今無那此俄頃,欹危歘爾生蘋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瀟湘:湘江與瀟水的竝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
  • 巴江:指流經巴蜀的長江。
  • :磐曲,環繞。
  • (tuán):捏之成團。
  • 偪側:狹窄,擁擠。
  • 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 夔子:古代地名,今重慶奉節一帶。
  • 三苗:古代南方的一個民族。
  • 無那:無奈。
  • 俄頃:片刻,一會兒。
  • 欹危:傾斜危險的樣子。
  • 歘爾:忽然。
  • 蘋風:微風。

繙譯

瀟湘之水北流至巴江東去,上磐下繞,青空凝聚。 天地忘憂,消解了狹窄之感,淒清之意撩動著宇宙的混沌。 孤城夔子懸於太白星下,三苗的殘餘堡壘掛著殘破的彩虹。 古今無奈,這一切都發生在片刻之間,危險忽然間生出了微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洞庭鞦景的遼濶與蒼涼,通過“瀟湘”、“巴江”等意象展現了水系的廣濶,而“青空”、“鴻濛”則增添了宇宙的深邃感。詩中“夔子孤城”與“三苗馀壘”反映了歷史的滄桑,而“古今無那此俄頃”則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