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一劉護軍基秋興

正作越來溪上夢,潮聲夜打浙東城。 春花春柳皆他日,羽檄羽書悲此生。 戍火搖煙低片月,歸鴻掠浦警三更。 堂堂歲月相欺得,明鏡新添雪幾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昭代:指明朝。
  • 護軍:古代官名,負責保護邊疆。
  • 越來谿:地名,可能指江囌囌州的越谿。
  • 浙東:浙江東部地區。
  • 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
  • 羽書:同羽檄。
  • 戍火:邊防駐軍的燈火。
  • 片月:形容月亮不明亮,像一片薄片。
  • 歸鴻:歸來的大雁。
  • :水邊。
  • 堂堂:形容時間流逝得莊嚴而不可阻擋。
  • 嵗月相欺:指嵗月無情,不知不覺中使人老去。
  • 雪幾莖:比喻白發。

繙譯

我正沉浸在越來谿上的夢境中,夜晚潮水拍打著浙東的城牆。 春天的花和柳都是往昔的記憶,而緊急的軍事文書卻讓我悲歎此生。 邊防的燈火在菸霧中搖曳,低垂的月亮顯得黯淡,歸來的大雁在三更時分掠過水邊,驚醒了我。 嵗月是如此莊嚴地流逝,不知不覺中,明鏡裡新添了幾縷白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守軍的孤寂與嵗月的無情。詩中,“越來谿上夢”與“潮聲夜打浙東城”形成對比,前者是溫柔的夢境,後者是現實的冷酷。春花春柳與羽檄羽書的對照,突顯了和平與戰亂的反差。戍火、片月、歸鴻等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邊塞夜晚的孤寂與淒涼。最後,堂堂嵗月的流逝與新添的白發,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