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木翎毛

· 王恭
蜻蜓轉逐斷香飛,歌鳥殘春聽漸稀。 爲報琅玕應結子,荒山秋晚鳳凰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蜻蜓:一種昆蟲,翅膀透明,飛行迅速。
  • 轉逐:追逐。
  • 斷香:指香氣逐漸消散。
  • 歌鳥:指鳴叫的鳥。
  • 殘春:春天即將結束。
  • 琅玕:美玉,這裏比喻珍貴的果實。
  • 結子:結果實。
  • 荒山:荒涼的山。
  • 秋晚:秋天的末期。
  • 鳳凰:傳說中的神鳥,象徵吉祥。

翻譯

蜻蜓追逐着漸漸消散的香氣飛舞,鳴叫的鳥兒在春末的時光裏越來越少聽到。 爲了告訴那些珍貴的果實應該結果了,因爲荒涼的山中秋天將至,鳳凰將會飢餓。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蜻蜓追逐香氣和歌鳥漸少的場景,表達了春天即將逝去的哀愁。詩中「琅玕應結子」一句,寓意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循環和生長,而「荒山秋晚鳳凰飢」則進一步以鳳凰的飢餓象徵着季節的更替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對自然界變化的敏銳觀察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慨。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